
产品描述
实验目的
1、知道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,感受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而变化的关系。
2、学会根据图像合理外推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。
实验原理
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源的两个重要参数,但不能直接测量。将电源接在电路中,路端电压、电流、电动势和内阻能通过闭合电路建立联系,因此测量出路端电压和电流后就可以计算动势和内阻。
实验器材
序号 |
实验箱名称 |
器材名称 |
数量 |
备注 |
1 |
恒定电流 |
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|
1 |
|
2 |
恒定电流 |
红黑香蕉导线 |
6 |
|
3 |
高中物理通用组合仪器箱 |
电流表 |
1 |
|
4 |
高中物理通用组合仪器箱 |
电压表 |
1 |
|
5 |
高中物理通用组合仪器箱 |
万用表 |
1 |
|
6 |
恒定电流 |
滑动变阻器20Ω |
1 |
|
7 |
恒定电流 |
鳄鱼夹 |
2 |
|
|
|
7号电池 |
2 |
自备 |
操作要点
1、前三种实验方法的原理基本相同。为减小偶然误差,应注意:(1)两组数据的变化范围要大一点;(2)每一组电动势 E 测和内阻 r 测的数值均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。
2、待测干电池的内阻宜大些(如用旧电池;或将新电池串联一个几欧的电阻充当电源内阻),使电池的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明显,易于测量。
3、为了避免电动势和内阻发生较大变化,实验中电流不要调得过大,每次读完数据要立即断开电键,且最好使电流值由大到小顺序变化,这样可使 E 和 r 的值比较稳定。
4、画图像时要尽量使数数点落在直线上。不能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,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以舍去,这样做可以减少偶然误差。
实验方法
方法一:测出两组 U、I 的值,建立方程组E=U1+I1r,E=U2+I2r解得电动势 E测和内阻 r测。实验电路如图 1-2 所示。
方法二:测出两组 I、R 的值 ,建立方程组E=I1R1 +I1r,E=I2R2 +I2r解得电动势E测和内阻r测。实验电路如图 1-3 所示。
方法三:测出两组 U、R 的值,建立方程组E = U1 +U1/R1r,E = U2 +U2/R2r电动势E测和内阻r测。实验电路如图 1-4 所示。
方法四: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,有 U=-Ir+E。按图 1-2 实验电路,改变电路的外电阻,测出多组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路端电压和电流,在 U-I 坐标中描点作出图线,由图线在 U 轴的截距得出电动势 E,由斜率求出内阻 r。
实验步骤
本实验采用方法四:利用 U-I 图像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。
1、按以下实物图连接电路,电压表并联在待测干电池和电键串联后的两端,电流表串在电路中。
2、闭合电键,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,测量多组(不少于 6~8 组)U、I 值,并填入实验数据表。
实验次数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
U/V |
|
|
|
|
|
|
|
|
I/A |
|
|
|
|
|
|
|
|
3、在 U-I 坐标系中描出各组路端电压 U 和电流 I 值对应的各数据点,然后用一条平滑的直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。
4、由图线在 U 轴上的截距得出电动势 E,根据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求出内阻 r。
结果与讨论
相关下载
在线留言
Copyright © 2022 江苏乐百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: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路98号海峡云谷科技园2栋 电话:025-58769595 网址:www.jslabest.com
ICP备案号:苏ICP备2020054929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南京 SEO